賴和發表第一篇小說〈鬥鬧熱〉六月,「台灣農民組合成立」
隨父親遷居台北大稻埕,開始學會說福佬話。
世界經濟大蕭條。
南投霧社發生賽德克族抗日事件,史稱「霧社事件」。 黃石輝發表《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引發台灣話文論戰。
入台北市太平公學校,開始學習日文。
回故鄉龍潭公學校,從頭學習客家話。
張深切、郭秋生等人發起「台灣文藝聯盟」。
台灣總督府舉辦「始政四十周年-台灣博覽會」。
日在台推行「國民精神總動員」,發表統治台灣三原則: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
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日本《改造雜誌》入選佳作。
台灣總督府廢止報紙中文欄。
中日戰爭爆發。
歐戰爆發。
台灣人開始改日本姓
皇民奉公會成立。
日本偷襲珍珠港,爆發太平洋戰爭。
淡江中學畢業,任大溪宮前國民學校助教。
因「學徒動員令」服日本學徒兵役,患疾致爾耳朵受損。日本投降後,返鄉任教龍潭國民小學。開始學習華文,現學現教。
日本戰敗投降。
二次大戰結束。
國府接收台灣,陳儀任台灣省行政長官。
「國語推行委員會」成立
考上台灣大學中文系,因聽力受損輟學,仍任原職。
因取締私煙,引發暴動,終波及全台,史稱「二二八事件」。
楊逵因「和平宣言」遭捕,判刑12年。
國府遷台。台灣進入戒嚴,配合「動員戡亂」體制。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中國文藝協會成立。
美總統杜魯門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
韓戰爆發。至1953年7月止。
生平第一篇文章〈婚後〉,發表於《自由談》第2卷第4期。
廖清秀小說〈恩仇血淚記〉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紀念獎金長篇小說類第二獎。
撰寫首篇長篇小說〈迎向黎明的人們〉,投於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未獲發表。開始嘗試翻譯。
紀弦發表現代派六大宣言。
蔣介石總統發表〈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對文藝政策影響甚大。
發表短篇小說〈老人與山〉,刊於《文藝創作》。
台大夏濟安教授等人發行《文學雜誌》。
鍾理和小說〈笠山農場〉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紀念獎金長篇小說類第二獎。
《文星》雜誌創刊。
與鍾理和、許炳成、廖清秀、施翠峰、李榮春、陳火泉等人發起油印式作品輪閱刊物《文友通訊》,是戰後台籍作家第一次的私下串聯。至1958年5月止,共計16次通訊。並與鍾理和開始密集通信。
金門爆發「八二三砲戰」。
古巴革命成功,由卡斯楚建立共產古巴政權。
白先勇、陳若曦等人發行《現代文學》。
鍾理和逝世。
《自由中國》因組黨事件被禁,雷震等人被捕入獄。
與林海音等人組成「鍾理和遺著出版委員會」,由文星書店出版小說集《雨》。
獲台北市第六屆扶輪社文學獎。
越戰爆發。
台灣電視公司開播。
古巴飛彈危機。
郭良蕙小說《心鎖》遭台灣省新聞處查禁。
《笠》詩社成立。
擔任吳濁流所創辦之《台灣文藝》編輯。
《台灣文藝》創刊。
石門水庫及石門大圳竣工。
編輯《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10冊(文壇社)及《台灣省青年文學叢書》10冊(幼獅書店)。
中國共產黨發起「文化大革命」。
以〈骷髏與沒有數字板的鐘〉獲第一屆吳濁流「台灣文學獎」佳作獎。
《大圳》由台灣省新聞處出版。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七屆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
柏楊因「大力水手漫畫」事件被補入獄,判刑12年。
法國巴黎暴發學潮。
以小說《沉淪》獲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嘉新新聞獎第四屆文藝創作獎。
陳映真因「民主台灣聯盟」事件被捕入獄,判刑10年。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開始實施。
小說《沉淪》改編為電視劇《黃帝子孫》在台視播出。
首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與張良澤合譯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於《自由談》連載。
擔任「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
台灣發生「保釣運動」。
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代表,台灣代表遭驅逐。
台日斷交。
《台灣民間故事新編》分為《大龍峒的嗚咽》、《靈潭恨》兩冊由皇冠出版社印行。
台大「哲學系事件」發生,詩人、哲學系主任趙天儀被解職。
應聘至東吳大學擔任講師,教授日本文學與翻譯課程。
蔣介石總統逝世。
吳濁流逝世。
接任《台灣文藝》社長兼主編。
《仙人掌雜誌》刊出「鄉土與現實」專號,收錄王拓、朱西甯等多篇文章,引發「鄉土文學論戰」。
擔任《民眾日報》副刊主編,辭東吳教職。
台美斷交。
《濁流三部曲》合刊,由遠景出版社印行。並在10月獲得第二屆吳三連文藝獎。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決定此後台灣的代表隊以中華台北的名稱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
高雄發生「美麗島事件」。作家楊青矗、王拓因事件被補。
辭《民眾日報》副刊主編。
林宅血案發生。
《台灣人三部曲》合刊,由遠景出版社印行。
鍾理和紀念館破土典禮。
伊朗及伊拉克爆發「兩伊戰爭」,歷時8年。
IBM推出首部個人電腦。
辭卸《台灣文藝》社務及編務,由陳永興接手。
作家洪醒夫車禍逝世。
完成長篇小說《高山組曲》之第一、二部《川中島》、《戰火》,第三部因故未完成。
鍾理和紀念館成立。
改寫日本電視劇〈阿信〉為小說,由文經社印行。
傳寫《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在美國遭台灣情治單位暗殺。史稱「江南案」。
「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正式成立。
作家楊逵逝世。
長子鍾延豪車禍逝世。
俄羅斯車諾比核能發電廠核能外洩事件。
民主進步黨突破黨禁成立。
獲台美基金會文藝類成就獎。
台灣地區解除戒嚴令。
蔣經國總統逝世,由李登輝接任總統。5月 台灣戰後最大規模的農民請願運動「520事件」發生。
參與台視「客家文化講座」節目內容製播。 電影《魯冰花》開拍。
中國北京爆發大規模學生運動,並導致嚴重流血衝突,史稱「天安門事件」。
柏林圍牆倒塌。12月 捷克發生「絲絨革命」,共產政權垮台,詩人哈維爾當選為總統。
擔任前衛五十冊《台灣作家全集》之編委會召集人。
台北發起學生集會,提出「終止萬年國會」等政治訴求,史稱「野百合學運」。
獲鹽份地帶文藝營文學貢獻獎。
擔任台灣筆會會長。創設「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並任會長。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爆發。
蘇聯解體。
獲第五屆客家台灣文化獎。
擔任寶島客家電台榮譽台長。
台灣首次民選省長及北、高直轄市長。
李登輝當選台灣第一任民選總統。
擔任寶島客家電台榮譽董事長。
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擔任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回憶錄《掙扎與徬徨》、《文壇交友錄》出版。
行政院文建會主辦「台灣文學經典名著30」票選活動及研討會,引發文壇爭議。
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國家文藝獎。
南投集集發生規模7.3的「921」大地震,造成2400人喪生。
獲淡水真理大學頒發「台灣文學牛津獎」,並召開「福爾摩沙的文豪──鍾肇政文學會議」。
陳水扁當選總統,為台灣戰後首次政黨輪替。
獲李登輝總統頒贈大授二等錦勳勳章。總統當選人陳水扁邀聘為總統府資政。
獲台中文化學院頒發榮譽博士學位。
美國紐約世貿大樓遭恐怖攻擊並倒塌,史稱「九一一事件」。
桃園縣文化局與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召開「大河之歌──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總統府頒贈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
總統府頒贈二等卿雲勳章。
《鍾肇政全集》共38冊完成出版。
1月20日生於桃園縣龍潭九座寮祖厝。
1925賴和發表第一篇小說〈鬥鬧熱〉六月,「台灣農民組合成立」
1926隨父親遷居台北大稻埕,開始學會說福佬話。
1928世界經濟大蕭條。
1929南投霧社發生賽德克族抗日事件,史稱「霧社事件」。 黃石輝發表《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引發台灣話文論戰。
1930入台北市太平公學校,開始學習日文。
1931回故鄉龍潭公學校,從頭學習客家話。
1932張深切、郭秋生等人發起「台灣文藝聯盟」。
1934台灣總督府舉辦「始政四十周年-台灣博覽會」。
1935日在台推行「國民精神總動員」,發表統治台灣三原則: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
1936入淡江中學就讀。
1938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日本《改造雜誌》入選佳作。
1937 4月台灣總督府廢止報紙中文欄。
1937 4月中日戰爭爆發。
1937歐戰爆發。
1939台灣人開始改日本姓
1940皇民奉公會成立。
1941 4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爆發太平洋戰爭。
1941 12月淡江中學畢業,任大溪宮前國民學校助教。
1943辭教職,入彰化青年師範學校就讀。開始閱讀大量世界文學名著。
1944因「學徒動員令」服日本學徒兵役,患疾致爾耳朵受損。日本投降後,返鄉任教龍潭國民小學。開始學習華文,現學現教。
1945日本戰敗投降。
1945 8月二次大戰結束。
1945 8月國府接收台灣,陳儀任台灣省行政長官。
1945 12月「國語推行委員會」成立
1946考上台灣大學中文系,因聽力受損輟學,仍任原職。
1947因取締私煙,引發暴動,終波及全台,史稱「二二八事件」。
1947 2月楊逵因「和平宣言」遭捕,判刑12年。
1949 1月國府遷台。台灣進入戒嚴,配合「動員戡亂」體制。
1949 12月與同鄉張九妹結婚。共生育五名子女。
1950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中國文藝協會成立。
1950 5月美總統杜魯門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
1950 6月韓戰爆發。至1953年7月止。
1950 6月生平第一篇文章〈婚後〉,發表於《自由談》第2卷第4期。
1951 4月廖清秀小說〈恩仇血淚記〉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紀念獎金長篇小說類第二獎。
1952 11月撰寫首篇長篇小說〈迎向黎明的人們〉,投於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未獲發表。開始嘗試翻譯。
1953紀弦發表現代派六大宣言。
1953 2月蔣介石總統發表〈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對文藝政策影響甚大。
1953 11月發表短篇小說〈老人與山〉,刊於《文藝創作》。
1955台大夏濟安教授等人發行《文學雜誌》。
1956 9月鍾理和小說〈笠山農場〉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紀念獎金長篇小說類第二獎。
1956 11月《文星》雜誌創刊。
1957與鍾理和、許炳成、廖清秀、施翠峰、李榮春、陳火泉等人發起油印式作品輪閱刊物《文友通訊》,是戰後台籍作家第一次的私下串聯。至1958年5月止,共計16次通訊。並與鍾理和開始密集通信。
1957 4月金門爆發「八二三砲戰」。
1958 8月古巴革命成功,由卡斯楚建立共產古巴政權。
1959 1月白先勇、陳若曦等人發行《現代文學》。
1960 3月鍾理和逝世。
1960 8月《自由中國》因組黨事件被禁,雷震等人被捕入獄。
1960 9月與林海音等人組成「鍾理和遺著出版委員會」,由文星書店出版小說集《雨》。
1960 10月獲台北市第六屆扶輪社文學獎。
1960 12月越戰爆發。
1961 6月台灣電視公司開播。
1961 10月古巴飛彈危機。
1962 10月郭良蕙小說《心鎖》遭台灣省新聞處查禁。
1963 1月《笠》詩社成立。
1964 1月擔任吳濁流所創辦之《台灣文藝》編輯。
1964 4月《台灣文藝》創刊。
1964 4月石門水庫及石門大圳竣工。
1964 6月編輯《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10冊(文壇社)及《台灣省青年文學叢書》10冊(幼獅書店)。
1965 10月中國共產黨發起「文化大革命」。
1966以〈骷髏與沒有數字板的鐘〉獲第一屆吳濁流「台灣文學獎」佳作獎。
1966 4月《大圳》由台灣省新聞處出版。獲中國文藝協會第七屆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
1966 5月柏楊因「大力水手漫畫」事件被補入獄,判刑12年。
1968 1月法國巴黎暴發學潮。
1968 5月以小說《沉淪》獲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嘉新新聞獎第四屆文藝創作獎。
1968 6月陳映真因「民主台灣聯盟」事件被捕入獄,判刑10年。
1968 7月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開始實施。
1968 9月小說《沉淪》改編為電視劇《黃帝子孫》在台視播出。
1968 10月首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1968 10月與張良澤合譯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於《自由談》連載。
1969 1月擔任「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9 7月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
1969 7月台灣發生「保釣運動」。
1971 8月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代表,台灣代表遭驅逐。
1971 10月台日斷交。
1972 9月《台灣民間故事新編》分為《大龍峒的嗚咽》、《靈潭恨》兩冊由皇冠出版社印行。
1974 4月台大「哲學系事件」發生,詩人、哲學系主任趙天儀被解職。
1974 6月應聘至東吳大學擔任講師,教授日本文學與翻譯課程。
1974 8月蔣介石總統逝世。
1975 4月吳濁流逝世。
1976 10月接任《台灣文藝》社長兼主編。
1977 3月《仙人掌雜誌》刊出「鄉土與現實」專號,收錄王拓、朱西甯等多篇文章,引發「鄉土文學論戰」。
1977 4月擔任《民眾日報》副刊主編,辭東吳教職。
1978 8月台美斷交。
1979 1月《濁流三部曲》合刊,由遠景出版社印行。並在10月獲得第二屆吳三連文藝獎。
1979 3月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決定此後台灣的代表隊以中華台北的名稱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
1979 11月高雄發生「美麗島事件」。作家楊青矗、王拓因事件被補。
1979 12月辭《民眾日報》副刊主編。
1980 2月林宅血案發生。
1980 2月《台灣人三部曲》合刊,由遠景出版社印行。
1980 6月鍾理和紀念館破土典禮。
1980 8月伊朗及伊拉克爆發「兩伊戰爭」,歷時8年。
1980 9月IBM推出首部個人電腦。
1981辭卸《台灣文藝》社務及編務,由陳永興接手。
1982作家洪醒夫車禍逝世。
1982 7月完成長篇小說《高山組曲》之第一、二部《川中島》、《戰火》,第三部因故未完成。
1983 4月鍾理和紀念館成立。
1983 8月改寫日本電視劇〈阿信〉為小說,由文經社印行。
1984 6月傳寫《蔣經國傳》的作家江南在美國遭台灣情治單位暗殺。史稱「江南案」。
1984 10月「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正式成立。
1984 12月作家楊逵逝世。
1985 3月長子鍾延豪車禍逝世。
1985 12月俄羅斯車諾比核能發電廠核能外洩事件。
1986 4月民主進步黨突破黨禁成立。
1986 9月獲台美基金會文藝類成就獎。
1986 11月台灣地區解除戒嚴令。
1987 7月蔣經國總統逝世,由李登輝接任總統。5月 台灣戰後最大規模的農民請願運動「520事件」發生。
1988 1月參與台視「客家文化講座」節目內容製播。 電影《魯冰花》開拍。
1989 5月中國北京爆發大規模學生運動,並導致嚴重流血衝突,史稱「天安門事件」。
1989 6月柏林圍牆倒塌。12月 捷克發生「絲絨革命」,共產政權垮台,詩人哈維爾當選為總統。
1989 11月擔任前衛五十冊《台灣作家全集》之編委會召集人。
1990台北發起學生集會,提出「終止萬年國會」等政治訴求,史稱「野百合學運」。
1990 3月獲鹽份地帶文藝營文學貢獻獎。
1990 8月擔任台灣筆會會長。創設「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並任會長。
1990 12月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爆發。
1991 1月蘇聯解體。
1991 12月獲第五屆客家台灣文化獎。
1992 10月擔任寶島客家電台榮譽台長。
1994 10月台灣首次民選省長及北、高直轄市長。
1994 12月李登輝當選台灣第一任民選總統。
1995 3月擔任寶島客家電台榮譽董事長。
1997 2月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1997 7月擔任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回憶錄《掙扎與徬徨》、《文壇交友錄》出版。
1998 3月行政院文建會主辦「台灣文學經典名著30」票選活動及研討會,引發文壇爭議。
1999 5月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國家文藝獎。
1999 8月南投集集發生規模7.3的「921」大地震,造成2400人喪生。
1999 9月獲淡水真理大學頒發「台灣文學牛津獎」,並召開「福爾摩沙的文豪──鍾肇政文學會議」。
1999 11月陳水扁當選總統,為台灣戰後首次政黨輪替。
2000 3月獲李登輝總統頒贈大授二等錦勳勳章。總統當選人陳水扁邀聘為總統府資政。
2000 5月獲台中文化學院頒發榮譽博士學位。
2001 6月美國紐約世貿大樓遭恐怖攻擊並倒塌,史稱「九一一事件」。
2001 9月桃園縣文化局與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召開「大河之歌──鍾肇政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總統府頒贈第二屆總統文化獎百合獎。
2003 11月總統府頒贈二等卿雲勳章。
2004《鍾肇政全集》共38冊完成出版。
2004 9月鍾肇政文學以小說為主,共計出版三十餘部,其中多部中、長篇小說的主題,多以台灣人的歷史與命運為主軸,或帶有自傳體性格,以小說角色的個人命運對映台灣歷史命運的變化,並致力呈現台灣人堅忍刻苦、 蓽路藍縷的開創精神。而原住民歷史題材亦為鍾肇政關注的焦點,他根據1930年「霧社事件」,以及原住民歷史故事,也寫下多部中、長篇小說。早期受六O年代現在主義風潮影響,亦有部分實驗性質短篇小說;此外,也有多部小說是以台灣民間故事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另外,鍾肇政一生也翻譯了四十餘部作品,以日文作品為主,多為日本或歐洲文學名著。本展僅就各類型作品做簡要介紹、並略舉數部代表作加以呈現。
「大河小說」是以浩瀚歷史長河為小說背景,具有史詩般企圖的小說類型,也常見數十萬,甚至數百萬字的規模。鍾肇政是台灣作家寫作「大河小說」的開端,可視為鍾肇政企圖描繪台灣人精神自傳的書寫工程。其中代表作為《濁流三部曲》—《濁流》、《江山萬里》、《流雲》,以及《台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另有一部大河小說《高山組曲》,因故只完成前二部:《川中島》、《戰火》。
鍾肇政以台灣原住民故事或原住民歷史故事為題材,創作了多部中、長篇小說,取材均依歷史史實或田野考察的紀錄,例如1930年賽德克族對抗日本殖民統治所爆發的霧社事件,就成為多部小說的主軸。代表作如《馬黑坡風雲》、《高山組曲》、《馬利科彎英雄傳》…等。這系列小說也顯示鍾肇政對台灣土地的關懷不局限於漢人社會與客家族群。
鍾肇政共有中、短篇小說二十餘部,關注主題多元,但表現的手法多屬寫實主義,僅少量年輕時之現代主義風格嘗試之作,或民間故事採集改編,或傳記體裁小說。多樣的寫作主題表現出鍾肇政寫作的廣度與關注土地的熱忱。代表作如《八角塔下》、《魯冰花》、《大壩》、《台灣民間故事新編》等。
鍾肇政共有四十餘部翻譯作品,數量幾乎與其文學創作等量齊觀。其中多為日本文學作品,或由日文翻譯的西方文學,展現他優異的日文造詣與世界文學觀。所翻譯的《金閣寺》、《阿信》等日本文學多造成轟動。亦翻譯有大量日本推理小說,是八○年代因經濟壓力而不得不的「勞作」。
土地是文學的源頭,世居龍潭的鍾肇政,筆下的小說場景自然以北台灣的桃園、新竹一帶為主,與其個人生命史息息相關,也成為小說上演的最佳空間。
另外幼年時期隨父親定居的台北大稻埕、青年就學時的淡水、彰化,學徒兵時期的台中海線等;或是影響深遠的石門水庫及桃園大圳,甚至歷史事件中的霧社、取材自民間傳說與田野調查的霧社、卑南平原、屏東山地等,都透過小說人物的活動於其中,展示出鍾肇政文學與台灣土地間的網路地圖。
所在位置 淡水
作者 鍾肇政
出版社 草根
出版時間 1974
所在位置 大稻埕
作者 鍾肇政
出版社 派色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1年
所在位置 龍潭
作者 鍾肇政
出版社 皇冠
出版時間 1998年04月15日
所在位置 大溪
作者 鍾肇政
出版社 遠景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0年6月
所在位置 霧社
作者 鍾肇政
出版社 蘭亭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5年
所在位置 台東
作者 鍾肇政
出版社 前衛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7年
所在位置 美濃
作者 鍾肇政
出版社 文華
出版時間 1980年7月
鍾肇政與其同時代台籍作家間保持密切的連繫,也積極參與文壇活動,表現在文字上的,則是高達一千多萬字的文友書簡往返,包括鍾理和、張良澤、東方白、吳濁流等文友書信均已被編輯成冊。除此之外,鍾肇政也奔走於「鍾理和紀念館」的成立、推廣台灣文學等活動,並與國內外作家及學者有良好的互動。也可看出鍾肇政在文壇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鍾肇政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地位,除了寫作成績外,更重要的是他對「台灣文學」主體性的努力與建構,實際參與台灣文學作家作品的引介與培育。 在戰後晦澀而慘白的台灣文學發展史中,少量的台籍作家跨越語言鴻溝而開始以中文書寫時,鍾肇政即串聯鍾理和、廖清秀、文心等人發起《文友通訊》,燃起一盞微弱但堅定的文學火花。他並參與編輯《本省籍作家作品選集》等多部重要的台灣文學選集,打開台籍作家的能見度。並且,接續吳濁流的志業編輯《台灣文藝》雜誌,延續本土文學的發表園地。 總論其參與的文學活動,均以台灣文學的建立為主要核心,與他的創作份量同等重要,是戰後最為活躍的台灣作家之一。
榮獲終身貢獻獎。 | |
由陳水扁總統頒發總統府二等卿雲勳章。 | |
總統文化獎。 | |
總統府聘請為資政。 | |
李登輝頒發大綬勳章三等獎章。 | |
第三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文學獎。 | |
真理大學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 |
文學台灣獎。 | |
總獲第五屆客家臺文化獎。 | |
獲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 |
身為台灣重要的客家籍知識份子,鍾肇政在八○年代末的社會運動中,也未曾缺席。他意識到客語及客家文化在國民黨語言文化政策中,逐漸成為弱勢甚至有消失的可能,因此高舉客家主體意識的大旗,推動客家事務成為台灣社會的公共事務,積極參與「還我母語運動」,並成功在九○年代推動「寶島客家電台」的設立,親自擔任台長及董事長,更間接促成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及客家電視台的誕生。鍾肇政透過這些手段來凝聚客家族群意識,保留並發揚客家文化精神。這也使鍾肇政成為客家文化的精神領導者。
更多熱心公共事務的鍾肇政,在九O年代前後,也投入街頭運動與政治選舉的活動中。當時的鍾肇政時常在住家一樓的餐桌上擺滿標語旗幟,一邊收聽「寶島客家電台」的節目,一邊撰寫有關客家運動、本土文化精神的論述文章,餐桌也就成了這些運動的精神堡壘。
鍾肇政的小說被翻拍的電影首推《魯冰花》,1989年改編上映後獲得極佳票房,同名的主題曲《魯冰花》亦為紅極一時的歌曲。2008年再由公共電視台翻拍成21集電視劇。此外,《台灣人三部曲》之〈插天山之歌〉、描寫音樂家鄧雨賢的《望春風》、描寫作家鐘理和的《原鄉人》,也都被改編成電影上映。